在蛾类昆虫中,有两种以90后青年张芯语的名字命名,分别为“芯语红鹰天蛾”和“芯语咖苔蛾”,这背后有着一段浪漫且执着的故事。
张芯语现为重庆市江津区森林病虫防治站一名林业工程师。2018年1月,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硕士专业毕业后,她入职江津区四面山森林资源服务中心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科,成为一名森林资源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调查工作者。
在读研期间,张芯语和爱人张超因“昆虫”结缘、相爱,如今走到一起,并同在四面山工作。
四面山森林覆盖率高、生物多样性丰富。工作之余,两人经常会一起前往四面山开展蛾类昆虫调查。他们会在山间选一处僻静处,支起灯架、搭起小帐篷,蹲在白纱幕布旁静静地等待着各种蛾类昆虫前来“做客”,仔细辨别、观察着每种飞蛾的特征。
张芯语说,他们一蹲守就是数个小时,直至午夜、凌晨,“在别人眼中我们是‘疯子’,在我心中却是浪漫的守候。”
一般而言,夏天是飞蛾种类最繁盛的季节,蛾类昆虫调查往往在夏季开展。“我们决定逆向思维,2019年时选择3月去尝试突破。”张芯语说。
正是这次不走寻常路,给他们带来了惊喜,一种从未见过的飞蛾闯入视线。
经细致比较发现,他们发现它近似红鹰天蛾。后经过一系列标本补充采集和鉴定,该类飞蛾本种的翅面斑纹、雄性生殖器以及DNA条形码序列与近似物种“大卫红鹰天蛾”“凯氏红鹰天蛾”存在明显差异,确定为新物种。
2022年,张超将新物种论文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《Zootaxa》上,并“悄悄”将其以张芯语名字命名,以感谢妻子多年的陪伴和支持,表达着一名科研人独有的浪漫。
如今,夫妻二人已累计采集蛾类标本1000余件,为260余种蛾类昆虫查明“身份”,先后在四面山发现“芯语红鹰天蛾”“芯语咖苔蛾”“四面山缎斑蛾”“四面山狄苔蛾”“四面山条刺蛾”等5个新物种。
2023年10月,张芯语编制调整至森林病虫防治站,翻山越岭在江津30个镇街、林场,守护着森林的健康。
秋季是验收一年来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的关键时期。这段时间,张芯语奔波在夏坝镇、支坪镇等林区,观察诱捕器捕虫情况、拍照取样等。
松材线虫是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物种,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极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、重大植物疫情,该病依靠天牛传播,主要危害松科植物,适生范围广、发病速度快,且防治困难、无法根除。
张芯语和同事会定期巡查各林区,一旦发现松树感染,无论山高路远,他们都会前往取样、察看。一次赶上雨天,山路泥泞不堪,他们手脚并用爬上山,全身被泥水“包浆”。
在张芯语和同事的坚守下,近年来,江津区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连续下降,未发生林业有害生物大规模暴发的情况。
今年6月,张芯语接到支坪镇护林员报告,两株樟树出现侧枝干枯死亡。张芯语和同事赶过去检测、取样,发现枝干有面条状木屑挤出,并在剖开的枝干内发现有虫子蛀蚀的坑道。
因为缺乏资料佐证,一时无法准确辨认害虫种类,张芯语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单位报告,并联系相关专家检测。得到鉴定结果后,张芯语和同事立即对樟树侧枝砍伐进行无害化处理。她说,由于昆虫种类数量庞杂,每种的求证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处理起来较为复杂。
工作以来,张芯语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各个林区,在高山密林中守护着一方的苍翠与繁茂,为维护生物多样性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川 来源:中国青年报